菲律宾九游会的客服,当九游会客服变成九游坑?菲律宾客服背后的用户血泪史
一个叫“九游会”的在线娱乐平台在中文互联网圈里彻底火了——不是因为它的游戏多好玩,而是因为它那套来自菲律宾的客服体系,成了无数玩家吐槽的重灾区,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、论坛甚至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被“客服折磨”的经历,有人哭诉凌晨三点还在等回复,有人怒斥对方用英文回复却不会中文,还有人直接把“九游会”和“九游坑”划上了等号,这不是个例,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:为什么一家主打华人市场的平台,偏偏把客服外包给菲律宾团队?背后藏着怎样的运营逻辑?
我们得承认,把客服外包到菲律宾,对很多公司来说是“省钱又省事”的选择,菲律宾英语普及率高,劳动力成本低,而且时差刚好能覆盖亚洲主要市场的工作时间(比如中国早上8点到晚上10点),听起来很完美,对吧?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。
我采访了几位曾与“九游会”客服交锋过的用户,他们的反馈惊人一致:第一,沟通效率极低,一位广东用户说,他遇到账户异常,连续发了三次消息,整整24小时才收到一条自动回复,内容还是一句“请稍等,我们的客服正在处理”,第二,语言障碍严重,虽然菲律宾客服能讲英语,但多数人不懂中文,也不懂中文网络用语,封号”、“充值失败”、“账号被盗”这些词,在他们眼里可能变成了“Account closed?”、“Payment not work?”,导致理解偏差、误判问题,第三,情绪管理几乎为零,有用户反映,自己语气平和地询问退款进度,对方竟然回了一句“OK, I will check it later.” 然后就没了下文,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回应,完全没有共情能力。
更讽刺的是,“九游会”在宣传中反复强调“用心服务每一位用户”,可实际操作中却把“用户”当作数据流里的一个编号,一位北京大学生告诉我:“我在他们平台玩了半年,充了3000多块钱,结果一次系统维护把我所有进度清空,找客服三天没回应,最后靠发帖曝光才得到赔偿。”这种“冷暴力式客服”不仅伤害用户信任,也直接侵蚀品牌口碑。
问题不在于菲律宾员工本身,而在于平台缺乏本地化管理和培训机制,九游会”愿意投入资源,培养一支懂中文、懂游戏、懂用户心理的本土客服团队,哪怕只有一半人力,也能大幅提升体验,相反,一味追求成本控制,只会让用户体验不断恶化,最终变成“客服越便宜,用户流失越快”的恶性循环。
作为自媒体作者,我呼吁所有类似平台:别再把“低成本外包”当成万能解药,真正的服务价值,不在价格标签上,而在每一个用户被认真对待的瞬间,如果你正在用“九游会”或类似平台,你不是数据,你是用户;你的愤怒,值得被听见。